首先,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二者有什么关联?
一方面,美国现在也在大搞经济建设,有可能担心资金流出抬高其国内资金成本,影响老特下的“大棋”;另一方面,华尔街等国际资本有搞美元潮汐收割的经验和传统。
历史镜像:降息周期与地缘冲突的微妙关联
美元进入降息周期,美国会进一步在热点地区搞事吗?
回顾历史,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与国际地缘格局变动往往存在隐秘关联。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与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和货币政策转向存在时间上的微妙重合。降息周期降低了资金成本,同时也可能通过转移注意力、刺激军工产业等方式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这种政策组合成为分析美国地缘战略的重要视角。
2025年降息新格局:风险管理式宽松的战略意图
2025年9月的降息行动具有鲜明特点——这是一次"风险管理式"降息,美联储在就业下行风险与通胀未完全受控的"双向风险"中选择了预防性宽松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降息发生在经济仍保持稳健扩张但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迹象的背景下,反映出美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对潜在风险的高度敏感。这种政策基调也为理解后续美国的国际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降息后的军事动作:加勒比地区的紧张升级就在美联储宣布降息后不久,美国在国际地缘舞台上的动作明显增多。9月1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军打击了一艘据称来自委内瑞拉的"运毒船",造成3人死亡;16日,特朗普又透露拦截了3艘"显然都来自委内瑞拉"的涉嫌贩毒船只。这是特朗普本月第二次下令在国际水域对船只采取军事行动,标志着美国和委内瑞拉两国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与此同时,美国扩大了在加勒比地区的军事存在,向波多黎各部署了MQ-9无人机和F-35战机,这种军事部署节奏与降息周期形成微妙呼应。
亚太再平衡:降息周期下的"海马斯"部署信号
在亚太地区,美军动作同样值得关注。据报道,美日计划在9月举行"坚毅之龙2025"联合演习,美军计划在临近中国台湾岛的与那国岛首次部署"海马斯"火箭炮,"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自主式无人艇也将部署至日本冲绳,特别是部署“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
分析认为,这些部署明显针对台海局势,显示美国在降息周期中并未放松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反而可能通过强化军事存在来对冲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红线越来越近:高度警惕新的信号
有美国议员发表过类似言论。2025年9月12日,“美国在台协会”(AIT)公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称中国扭曲《开罗宣言》等二战文件。此外,2025年5月6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台湾保证实施法案》与《台湾国际团结法案》,反对中国对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解读,拒绝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官方在不同场合虽有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总体上对这些议员的错误言论持纵容态度。美国国务院等部门未对这些议员的言论进行有效制止或批判,反而通过一些法案和行动来配合这些错误行径,如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相关法案就是在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纵容支持“台独”分裂活动 。
制约与风险:美国地缘动作的内外约束
尽管降息周期为美国在热点地区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提供了动机,但这种倾向也面临多重制约。国内层面,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表示将调查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船只的打击行动,质疑其合法性;国际层面,美国的单边行动引发广泛争议,其"以武力执法"的做法开创了危险先例。此外,美联储在降息的同时仍保持缩表,显示美国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也将限制其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激进行动的空间。
总体而言,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不仅是一次货币政策调整,更可能成为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节点。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美国在热点地区的动作既是其传统战略思维的延续,也反映了应对国内经济压力的现实需求,这一趋势值得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人民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