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年糕:软糯Q弹!吃完一年“糕糕”兴兴??

发布日期:2025-02-03 18:10    点击次数:106

红河州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这里的人民在世代耕耘中积淀技艺,在歌谣吟诵中孕育艺术,在岁月洗练中凝聚智慧,这些文化瑰宝如今焕发出新的光彩。新年伊始,“云南红河发布”系列平台特别推出“遇见非遗”专栏,与您一起探寻历史遗存的文化密码,串联千年文脉,传承祖先智慧。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乙巳蛇年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今年的春节该如何度过?“遇见非遗——非遗里的春节”特别栏目,将带您沉浸式体验一个热闹非凡的“非遗年”。

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往往承载着思乡、怀旧的情绪,也承载着童年的温馨回忆。

蒙自年糕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22年12月,“蒙自年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街道,非遗传承人李宏云用36年的坚持,守护着这份关于春节的味觉记忆。

从浸泡糯米、熬制糖浆、研磨米浆,到搅拌、和面、装碗、蒸制、脱模、包装,最后再进行真空处理、高温杀菌、冷却,每一个步骤,都是李师傅日复一日的坚守。三口大锅、上百次翻炒,美味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蒙自年糕与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熬糖工艺。如今,工业化设备已取代传统手工熬糖,但每一道工序的精细把控,依然决定着年糕的口感与风味。

即便美食再鲜美,也无法抗衡时间的流逝。如何让年糕保持最佳风味?这成为李师傅多年探索的课题。

许多商家通过添加防腐剂延长年糕保质期,但这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带来苦涩味。李师傅始终坚持纯粹的制作方式,不愿以牺牲口感换取更长的保质期。他开始记录数据、总结经验,并前往昆明请教专家,最终找到了最佳杀菌温度、时间及水冷却方法,让年糕的甜美得以保留三个月。

在无声的岁月里,李师傅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和“授艺人”。他坚守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份情怀;他传授的,既是制作方法,更是一种匠心精神。

年味是什么?是除旧迎新时的忙碌身影,是采买年货时的欢声笑语。李师傅默默付出,只为让年味更醇厚,让这份甜蜜更悠长。

时代变迁,世事更迭,但街头巷尾,那升腾的炭火、弥漫的年糕香气,依旧能将人带回三百年前,和古人一同感受新春的期待。

年糕寓意“年年高”,愿蛇年到来之际,大家都能品味这份美好,步步登高!

部分图片来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蒙自市融媒体中心、“红河文旅”微信公众号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华风现代城小区2幢商业301号3层商铺



相关资讯